目前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如何加强社会资本和政府合作,发改委和财政部各自主导了特许经营立法工作和PPP立法工作。
2015年以来,财政部会同相关方面加快推进PPP立法工作,目前已经形成PPP法征求意见稿,并征求相关部门和地方意见。下一步,财政部将进一步完善PPP法内容,推动立法进程。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3月30日表示,特许经营立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确定了争取今年三季度上报国务院的目标,并按此倒排时间表,明确各阶段任务和时间节点。争取在9月底前形成送审稿,按照立法程序上报国务院。
财政部的PPP立法工作与发改委主导的特许经营法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如何界定清楚各自的范围,避免不统一、不协调的问题,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称,立法的根本目标就是化解不确定性。通过法律的规范和约束,界定职能部门的权力范围、明确相关主体的权责利,使老百姓、政府、社会资本的行为、风险和收益都可预期。他强调,未来PPP立法中,不能把所有权、特许权、经营权和收费权混为一谈,应该在统一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再做特殊说明。
大岳咨询总经理金永祥此前也表示,如果能把两个部门的立法工作进行协调,统一为一部立法,未来地方政府推进PPP和特许经营工作会顺利一些。如果两部立法不能统一,那么应该划清两者之间的界限,避免同一个问题在两部法律里找到两个不同法律依据的困境。
发改委从2007年起开展特许经营立法的前期研究工作。在2014年牵头成立了11个国务院部委组成的立法工作领导小组,财政部、国务院法制办为副组长单位,此外还包括国土部、环保部、住建部等部委。
由于立法进程缓慢,存有分歧,而PPP在实践中推进力度较大,发改委最终选择了一个过渡办法,按照急用先行原则,根据立法草案框架先出台管理办法。2015年4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发改委会同5部门印发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为特许经营发展提供了基本制度框架。
但是办法执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仅靠规章难以有效解决,亟需通过提升立法层级加以规范引导。为增进部门合力,加快推进立法工作进程,3月11日,发改委召开特许经营立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讨论认为,特许经营立法作为PPP领域的基本法律制度,涉及领域广泛、利益主体多元、运行机制复杂、监管链条较长,要使这部立法立得住、管得好,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问题导向等,突出契约意识、权益保障意识和公共服务意识。
来源:财新网